落户资讯网落户一对一咨询服务

落户服务分类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研究生博士落户

啥?上海地铁要招博士后了?

栏目:研究生博士落户 人气:0 时间:2022-12-18 来源:网络


啥?上海地铁要招博士后了?

(啥?上海地铁要招博士后了?)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郭颖

  “好消息!上海地铁招人啦!”最近,上海地铁一则招聘启事牵动无数求职者的心。仔细一看,大家不淡定了,地铁招的居然是博士后!

  事实上,地铁不光是运营,还需要大量的科技力量。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从申通地铁集团获悉,上海地铁3万多名员工中,有52位博士。

  //地层“暗挖”//

  吴博士“豆腐里打洞”

  出生于1989年的吴迪博士,年纪轻轻就已经是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工程与风险控制研究部主任。

  来自贵州遵义的吴迪,第一次乘地铁还是在同济读大学的时候,那时他的职业规划还是“铁路”。

  “有人的地方就有交通,而这里面一定会有很多问题值得去探讨和研究。”高考填报志愿时,吴迪的第一志愿就是同济大学的交通运输专业。

  大三的时候,吴迪又一次面临选择,在“交通规划”“道路工程”“铁道工程”这3个具体研究方向中,他选择了“铁道工程”,理由是:“因为国家需要铁路,不论是国铁还是城轨,当时都非常缺乏专业技术人员”。

  博士毕业后,吴迪将第一份简历投给了上海地铁,从此开启了他的“地铁梦”。

  上海的地层是典型的饱和软土地层,在这样的地层中建隧道,犹如在“豆腐里打洞”,在世界上也很少见。以刘建航院士为首的前辈们实现了上海的“地铁梦”,而上海地铁的“暗挖梦”将由后辈吴迪们亲身参与和见证。

  这些年来,随着社会需求、网络规模的不断变化,吴迪面对的是全新的挑战,需要他把“不可能”变成“可能”。

  14号线静安寺站建设时,就遭遇了诸多难点:车站建设条件复杂,周边建筑密集、地面交通繁忙。

  “如果使用传统的明挖法,势必会造成很大的代价和影响,而上海既有的非开挖技术主要用于车站出入口等附属结构,而非整座车站。”

  经过夜以继日地攻坚克难,吴迪和团队一同研发了全球首例双层大断面顶管地铁车站暗挖建造新技术,并在14号线静安寺站示范应用,避免了车站施工对延安中路及高架的影响,突破了中心城区地铁车站建造技术瓶颈,破解了明挖受限条件下地铁车站的建设难题。

  进入上海地铁短短5年,吴迪仿佛“开了挂”一般:主导或参与了40多个项目的研究、20多项标准的制修订,获得了国家授权专利3项,同时也获得了多项省部级科技奖励。

  “5年来,我从一名高校研究生成长为一名地铁工程技术人员,从怀揣儿时‘科学家’的梦想成为一名真正的‘工程师’,让我从入门、入行到入心。”科技保安全,吴迪希望未来能够尽自己所能为上海地铁建设运营保驾护航。

  //减振降噪//

  单博士监测轨道“心电图”

  如果说吴迪博士的专攻是“暗挖”,那么,单涛涛博士的术业就是“减振”。

  早在读博时,单涛涛就作为同济团队核心,在导师楼梦麟教授的指导下参与完成了“2号线东延伸工程振动影响的对策研究”项目,他负责整个项目的振动测试、数据分析和仿真评估工作。研究成果取消了原设计的高等级减振措施,线位不作调整,使得工程节点顺利推进、全线准时通车,节省工程投资近1500万元。

  从同济大学毕业后,单涛涛脱下博士帽,换上安全帽和反光背心,于2014年正式加入申通地铁技术中心减振降噪团队。

  “对运营线路的振动噪声测试需要在夜间停运的几小时,有时甚至仅仅1小时内,在隧道内或高架上选择测试断面,临时布置传感器和数据采集传输设备,并完成调试。”单涛涛介绍说,现场测试对天气等环境的要求很高,特别在高架线路上,因此,哪怕是在上海最冷和最热的时刻,他们都不会放过任何一个晴天。

  时间紧,任务重,每一次现场测试都是对体能、脑力和精力的多重考验。由此,“倒时差”“打硬仗”和“求不雨”,成为单涛涛和团队成员的日常。

  工作的时候,单涛涛更像是一个医生,需要在现场看电脑屏幕上的“心电图”,只不过,那是地铁轨道的“心电图”。

  2017年初开始、单涛涛带领团队,探索研发轨道安全和振动噪声在线监测系统。大到监测系统框架的制定和测试、小到感知端传感器的选型和安装,通过位移、加速度、噪声声压、应力应变等多种指标量在实验线和正线试验段进行多工况上万次的反复测试,成功地在钢轨、道床、隧道壁装上了“眼睛、耳朵”,让轨道结构带上“智能手环”。

  2018年9月,单涛涛作为发起人,创建了“上海地铁-NI智慧测控联合实验室”。

  3年来,他主持研发和建设国内首个地铁轨道安全和振动噪声在线监测和服务平台。目前,监测系统在上海地铁1、5、7、9、13、15号线等区间可靠运行,为轨道改造维护作业和环保振动噪声监测提供状态监测和预警等技术支撑与数据服务。

  眼下,单涛涛和振动噪声团队已在行业内率先取得检测CNAS和CMA双资质认证。2019年,团队承接成都大湾地块振动噪声控制研究,合理节省建设用地5亩以上,经济效益达亿元。

  “十四五”上海新一轮轨道交通科技创新又将启动,单涛涛们将再次出发,贡献出自己的青春智慧。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郭颖

  编辑:梁文静

13671738356

扫描上面二维码,微信咨询

落户咨询热线:13671738356

公司地址: 上海市徐汇区虹桥路777号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和图片来源于互联网,经本站整理和编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交流和学习之目的,不做商用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若有来源标注存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网站管理员,将于第一时间整改处理。管理员邮箱:y569#qq.com(#转@)

上一篇:2019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招聘博士后
下一篇:金牌专家张帆揭秘:上海六所院校新增1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返回
列表